林海生态博览园优良的生态环境,孕育了丰富的生物资源,是中国北方著名的候鸟栖息繁殖基地,最大的天然鸟巢。近年来,发现并留下影像记录的鸟类已达236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4种,二级保护鸟类26种,有20多种鸟类在此筑巢繁殖。
景区建有外拍观鸟区,设有300多个拍摄机位,游客能够近距离观赏鸟类的娱乐场景、爱情故事和生活细节。观鸟拍鸟的同时,景区专业人员组织游客学习鸟类科普知识,指导制作投放鸟巢,识鸟辨鸟,参观鸟类摄影展,鸟类救助站等爱鸟活动。每年3、4月份举办以“让候鸟飞翔 共享生态和谐”为主题的观鸟大赛和鸟类放飞活动,倡导人们爱护鸟类,保护生态,共建和谐家园。
草鹭(学名:Ardea purpurea)是大、中型涉禽,体形呈纺锤形,草鹭的额和头顶蓝黑色,枕部有两枚灰黑色长形羽毛形成的冠羽,悬垂于头后,状如辫子,胸前有饰羽。具有“三长”的特点,即喙长、颈长、腿长。腿部被羽,胫部裸露,脚三趾在前一趾在后。没有明显的嗉囊,食道中部膨大,整个食道都能储存食物。飞时头颈弯曲。选择固定的地点筑巢,主要栖息于开阔平原和低山丘陵地带的湖泊、河流、沼泽、水库和水塘岸边及其浅水处,特别是生长有大片芦苇和水生植物的水域最为喜欢。常成小群栖息于稠密的芦苇沼泽地上或水域附近灌丛中,主要以小鱼、蛙、甲壳类、蜥蜴、蝗虫等动物性食物为食。寿命25年。分布于中国、印度、伊朗、欧洲南部、非洲及马达加斯加岛等地。
斑嘴鸭(学名:Anas zonorhyncha):是鸟纲、鸭科的鸭类动物。体型大小和绿头鸭相似,体长50-64厘米,体重1千克左右。雌雄羽色相似。上嘴黑色,先端黄色,脚橙黄色,脸至上颈侧、眼先、眉纹、颏和喉均为淡黄白色,远处看起来呈白色,与深的体色呈明显反差。翼镜绿色,具金属光泽。虹膜黑褐色,外围橙黄色;嘴蓝黑色,具橙黄色端斑;嘴甲尖端微具黑色,跗蹠和趾橙黄色,爪黑色。
通常栖息于淡水湖畔,亦成群活动于江河、湖泊、水库、海湾和沿海滩涂盐场等水域。鸭脚趾间有蹼,但很少潜水,游泳时尾露出水面,善于在水中觅食、戏水和求偶交配。喜欢干净,常在水中和陆地上梳理羽毛精心打扮,睡觉或休息时互相照看。以植物为主食,也吃无脊椎动物和甲壳动物。分布于中国、日本、朝鲜、韩国、蒙古、俄罗斯联邦和不丹。
黑翅长脚鹬(学名:Himantopus himantopus),是反嘴鹬科长脚鹬属的一种鸟类,共有4个亚种。是一种修长的黑白色涉禽。体长约37厘米。特征为细长的嘴黑色,两翼黑,长长的腿红色,体羽白。颈背具黑色斑块。幼鸟褐色较浓,头顶及颈背沾灰。栖息于开阔平原草地中的湖泊、浅水塘和沼泽地带。非繁殖期也出现于河流浅滩、水稻田、鱼塘和海岸附近之淡水或盐水水塘和沼泽地带。常单独、成对或成小群在浅水中或沼泽地上活动,主要以软体动物、虾、甲壳类、环节动物、昆虫、昆虫幼虫,以及小鱼和蝌蚪等动物性食物为食。繁殖期为5-7月,每窝产卵4枚。繁殖于欧洲东南部、塔吉克斯坦和中亚国家,越冬于非洲和东南亚,偶尔到日本。
白胸苦恶鸟(学名:Amaurornis phoenicurus)属于鹤形目秧鸡科的鸟类,共有4个亚种。嘴基稍隆起,但不形成额甲,嘴峰较趾骨为短;跗骨较中趾(连爪)为短;翅短圆,不善长距离飞行。善奔走,在芦苇或水草丛中潜行,亦稍能游泳,偶作短距离飞翔,以昆虫、小型水生动物以及植物种子为食。在繁殖期间雄鸟晨昏激烈鸣叫,音似“kue,kue,kue”,故称“姑恶鸟”或“苦恶鸟”。在荆棘或密草丛中,偶亦能在树上,以细枝、水草和竹叶等编成简陋的盘状巢。分布于分布于印度次大陆,中南半岛,太平洋诸岛屿,华莱士区和中国。
苍鹭(学名:Ardea cinerea):是鸟纲、鹭科、鹭属的一种涉禽,也是鹭属的模式种。头、颈、脚和嘴均甚长,因而身体显得细瘦。其上半身主要为灰色,腹部为白色。成鸟的过眼纹及冠羽黑色,飞羽、翼角及两道胸斑黑色,头、颈、胸及背白色,颈具黑色纵纹,余部灰色。幼鸟的头及颈灰色较重,但无黑色。虹膜黄色;喙黄绿色;脚偏黑。叫声:深沉的喉音呱呱声及似鹅的叫声。
大型水边鸟类,栖息于江河、溪流、湖泊、水塘、海岸等水域岸边及其浅水处,性格孤僻,严冬时节在沼泽边常可以看到独立寒风中的苍鹭。在浅水区觅食,主要捕食鱼及青蛙,也吃哺乳动物和鸟。是欧亚大陆与非洲大陆的湿地中极为常见的水鸟。分布于非洲、马达加斯加、欧亚大陆,从英伦三岛往东到远东海岸和萨哈林岛和日本,往南到朝鲜、蒙古、伊拉克、伊朗、印度、中国和中南半岛一些国家。
黑水鸡(学名:Gallinula chloropus):是鹤形目、秧鸡科的鸟类,共有12个亚种。中型涉禽,体长24-35厘米。嘴长度适中,鼻孔狭长;头具额甲,后缘圆钝;嘴和额甲色彩鲜艳。翅圆形,第2枚初级飞羽最长,或第2枚和第3枚初级飞羽等长,第1枚约与第5枚或第6枚等长。尾下覆羽白色。趾很长,中趾不连爪约与跗蹠等长。趾具狭窄的直缘膜或蹼。通体黑褐色,嘴黄色,嘴基与额甲红色,两胁具宽阔的白色纵纹,尾下覆羽两侧亦为白色,中间黑色,黑白分明,甚为醒目。脚黄绿色,脚上部有一鲜红色环带,亦甚醒目。游泳时身体露出水面较高,尾向上翘,露出尾后两团白斑很远即能看见。
栖息于灌木丛、蒲草和苇丛,善潜水,多成对活动,以水草、小鱼虾和水生昆虫等为食。广布于除大洋洲以外的世界各地。
须浮鸥(学名:Chlidonias hybrida)体长25厘米,是一种体型略小的浅色燕鸥。腹部深色(夏季),尾浅开叉。繁殖期:额黑,胸腹灰色。非繁殖期:额白,头顶具细纹,顶后及颈背黑色,下体白,翼、颈背、背及尾上覆羽灰色。幼鸟似成鸟但具褐色杂斑,与非繁殖期白翅浮鸥区别在头顶黑,腰灰色,无黑色颊纹。
栖息于开阔平原湖泊、水库、河口、海岸和附近沼泽地带。有时也出现于大湖泊与河流附近的小水渠、水塘和农田地上空。繁殖于欧洲南部、北非、中亚、西西伯利亚南部,往东一直到俄罗斯远东。越冬于非洲南部,中南半岛、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
黄苇鳽(学名:Ixobrychus sinensis):是鹈形目、鹭科、苇鳽属的鸟类,是一种中型涉禽。雄鸟额、头顶、枕部和冠羽铅黑色,微杂以灰白色纵纹,头侧、后颈和颈侧棕黄白色;雌鸟似雄鸟,但头顶为栗褐色,具黑色纵纹。
栖息于平原,和低山丘陵地带富有水边植物的开阔水域中。尤其喜欢栖息在既有开阔明水面又有大片芦苇和蒲草等挺水植物的中小型湖泊、水库、水塘和沼泽中。主要以小鱼、虾、蛙、水生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为食。繁殖期为5-7月,营巢于浅水处芦苇丛和蒲草丛中。每窝产卵通常为5-6枚,卵白色稍沾淡绿,卵圆形。育雏期14-15天。
戴胜(学名:Upupa epops):是戴胜科、戴胜属鸟类。共有8个亚种。依不同亚种体长26-28厘米,翼展42-46厘米,体重55-80克。头顶羽冠长而阔,呈扇形。颜色为棕红色或沙粉红色,具黑色端斑和白色次端斑。头侧和后颈淡棕色,上背和肩灰棕色。下背黑色而杂有淡棕白色宽阔横斑。初级飞羽黑色,飞羽中部具一道宽阔的白色横斑,其余飞羽具多道白色横斑。翅上覆羽黑色,也具较宽的白色或棕白色横斑。腰白色,尾羽黑色而中部具一白色横斑。颏、喉和上胸葡萄棕色。腹白色而杂有褐色纵纹。虹膜暗褐色。嘴细长而向下弯曲,黑色,基部淡肉色,脚和趾铅色或褐色。
栖息于山地、平原、森林、林缘、路边、河谷、农田、草地、村屯和果园等开阔地方,尤其以林缘耕地生境较为常见。以虫类为食,在树上的洞内做窝。性活泼,喜开阔潮湿地面,长长的嘴在地面翻动寻找食物。有警情时冠羽立起,起飞后松懈下来。每年5、6月份繁殖,选择天然树洞和啄木鸟凿空的蛀树孔里营巢产卵,有时也建窝在岩石缝隙、堤岸洼坑、断墙残垣的窟窿中。每窝产卵5-9枚。主要分布在欧洲、亚洲和北非地区,在中国有广泛分布。戴胜鸟是以色列国鸟,《那年那兔那些事》里的戴胜鸟即代指以色列。
太平鸟(学名:Bombycilla garrulus)为鸟纲太平鸟科的鸟类。体长18厘米,翼展34-35厘米,体重40-64克,寿命13年。属小型鸣禽,全身基本上呈葡萄灰褐色,头部色深呈栗褐色,头顶有一细长呈簇状的羽冠,一条黑色贯眼纹从嘴基经眼到后枕,位于羽冠两侧,在栗褐色的头部极为醒目。颏、喉黑色。翅具白色翼斑,次级飞羽羽干末端具红色滴状斑。尾具黑色次端斑和黄色端斑。
栖息于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杨桦林中。除繁殖期成对活动外,其他时候多成群活动,有时甚至集成近百只的大群。主要以油松、桦木、蔷薇、忍冬、卫茅、鼠李等植物果实、种子、嫩芽等植物性食物为食。体态优美、鸣声清柔,为冬季园林内的观赏鸟类。分布于欧洲北部、亚洲北部和中部及东部、加拿大西部和美国西北部。
东方大苇莺(学名:Acrocephalus orientalis)是莺科苇莺属的一种动物,体长18-19厘米,体重22-29克。体型略大的褐色苇莺。具显著的皮黄色眉纹。上体呈橄榄褐色。下体乳黄色。第1枚初级飞羽长度不超过初级覆羽。虹膜褐色;上嘴褐色,下嘴偏粉;脚灰色。主要栖息于湖畔、河边、水塘、芦苇沼泽等水域或水域附近的植物丛和芦苇与草丛中。常单独或成对活动,性活泼,常频繁的在草茎或灌丛枝间跳跃、攀缘。以甲虫、金花虫、鳞翅目幼虫以及蚂蚁、豆娘和水生昆虫等昆虫为食,也吃蜘蛛、蜗牛等其他无脊椎动物和少量植物果实和种子。
该物种主要分布在东亚和东南亚。西伯利亚东南部、蒙古、朝鲜、日本,越冬于印度、缅甸、巴基斯坦、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中南半岛。在中国,分布于华北和华南等地。
小星头啄木鸟(学名:Dendrocopos kizuki),是啄木鸟科、啄木鸟属的小型鸟类,体长12-17厘米,额、头顶至枕灰褐色,雄鸟枕两侧各有一深红色小纵斑;颊纹和眉纹白色,翕和颈侧具白斑,其余上体黑色,具白色横斑。翅黑色而具白色斑点。喉白色,其余下体污白色,具黑褐色纵纹。
小星头啄木鸟主要栖息于山地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阔叶林内,除繁殖期外常单独活动,繁殖后期亦见3-5只的家族群,以各类昆虫和幼虫为食,偶尔也吃植物果实和种子。
小星头啄木鸟已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
翠鸟(学名:Alcedo),属中型水鸟。自额至枕蓝黑色,密杂以翠蓝横斑,背部辉翠蓝色,腹部栗棕色;头顶有浅色横斑;嘴和脚均赤红色。从远处看很像啄木鸟。因背和面部的羽毛翠蓝发亮,因而通称翠鸟。
食物以鱼类为主,兼吃甲壳类和多种水生昆虫。共15种,48个亚种。中国有3种:斑头翠鸟、蓝耳翠鸟和普通翠鸟。最后一种常见,分布也广。
震旦鸦雀(学名:Paradoxornis heudei):体长20厘米,体重18-48 克。黄色的嘴带很大的嘴钩,黑色眉纹显著,额、头顶及颈背灰色,黑色眉纹上缘黄褐而下缘白色。上背黄褐,通常具黑色纵纹;下背黄褐。有狭窄的白色眼圈。中央尾羽沙褐,其余黑而羽端白。颏、喉及腹中心近白,两胁黄褐。翼上肩部浓黄褐色,飞羽较淡,三级飞羽近黑。 虹膜红褐色;嘴灰黄色;脚粉黄色。
是中国特有的珍稀鸟种。它的名字非常中国化,古印度称华夏大地为“震旦”。这种鸟的第一个标本采集发现是在中国南京,所以定名为震旦鸦雀。由于这种鸟生活空间仅限于芦苇荡中,且数量过于稀少,中国人叹为“鸟中大熊猫”。
夏季以昆虫为食,冬季也吃浆果。震旦鸦雀体型娇小,活泼好动,嘴里不断发出短促的“唧唧”声,在树枝上稍作停留后,又一阵风似地轰然飞去,极少下到地面活动。它们吃昆虫,也啄食种子。分布仅限于黑龙江下游及辽宁芦苇地和长江流域、江苏沿海的芦苇地。